hth手机版登录
儒家思想仍然适用于全球体系的组织和治理。儒家思想尊重权威,而在现代社会,这些“权威”来自于全体人类共同商定的“框架”,只有所有人参与其中并尊重“框架”中机构的约束,这一“框架”才能成功运作。因此,对于国家而言,需要尊重全球运行的“框架”与各种机构的权威地位,同时也要在全球义务与主权独立中寻求平衡,正如孟子“中庸之道”所揭示的那样。
过去数十年间,包容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为世界大部分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与安全。如今,全球正面临对抗与合作之间的抉择,气候变化、全球债务、国际冲突、贫富差距等问题十分棘手。值此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敦促所有国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意外后果的行动,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当今世界变局之中,可借鉴孟子“反求诸己”的智慧,通过开展对话、相互包容和理性决策来弥合分歧。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东方文明在这一区域占主导地位,但这并不妨碍拥有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这一地区实现建设性沟通与合作。如中国与新加坡就将儒家思想纳入其社会治理模式,以平衡经济增长、增进社会凝聚力和推动国家现代化。太平洋国家也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太平洋岛国论坛(PIF)鼓励成员国之间相互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亚太经合组织(APEC)则将亚太地区大大小小、拥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凝聚在一起hth手机版登录,通过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地区繁荣。东盟(ASEAN)的成功也十分类似。
从个人经历出发,我认为亚太地区各项合作的成功,均有东方思想的助力,尤其是孟子思想所倡导的领导力。通过追求和培养富有同情心、公正和负责任的领导力,这些古老的思想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亚太地区的成功业已证明这一点,且亚太地区未来很可能继续成为全球发展和增长的引擎hth手机版登录,因此我希望该地区的国家能将互利合作作为地区发展的动力,避免分裂。
孟子的思想启示我们,整个人工智能领域迫切需要致力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开发;需要制定规则和指导方针,从而确定人工智能的道德管理和透明问责;行业领导者必须在人工智能的算法设计、控制及关键决策中承担道德责任;公共和私营部门需要教导民众相关知识,并努力就私人数据的使用达成共识。孟子的中庸之道,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至关重要。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带来效率和优化,但领导者必须确保它是对人类决策的补充,而非取代。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无限,但人类迫切需要在效率与监管之间达成平衡。
回到孟子的“性善论”,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作为产品的人工智能可以继承人性之本善。人工智能本质上无关好坏,它所带来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和开发者。故而使用者和开发者必须承担起责任,确保其发展不会超越人类思考的范畴。与此同时,公共机构的监管也应迎头赶上。否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相关行业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自我监管。
在我们塑造各自文明的同时,我想起了毛利文化中的一句珍贵谚语,“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回答就是‘He tangata,He Tangata,He Tangata’——‘是人,是人,是人’。”我们很幸运,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远见和智慧,但接下来要做的,将决定我们能否像前人一样,为发展不同文明作出贡献。我相信,决定这一代人贡献的不是我们已经做了什么,而是接下来要做什么。(完)
hth手机版登录
人工智能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响亮的名字。特别是今年的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中的两项都颁给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这样的结果更让人工智能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看到颁奖结果我有两个感受,一个是震惊,一个是振奋。”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孙浩在不久前举办的“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说。
毋庸置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人类文明演化进程加速推进hth手机版登录,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创新驱动。在这一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工智能为什么危险?”不久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坐标轴——人类的知识认知程度是横轴,认知领域维度是纵轴。在这个坐标轴上,起初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处在人类下面,但是仅仅几个月的学习时间,人工智能就上升到了人类的本科水平,然后是硕士水平,“并且还在不断向前”。
“在我们传统的概念当中hth手机版登录,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传授知识,人工智能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这种学习过程让人工智能拥有了海量的知识库,可以替代单纯的知识传授。”在前不久举办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给知识传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有专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分两个概念,知识和知识体系。“知识是客观的,而知识体系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存在是有功能的,反映人类特定的目的性,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把碎片化的零星知识集成提供框架,有助于获取新的知识、整合新的知识,以不断地满足改造现实世界的需要。”宣勇说,“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传授知识的过程类似于建设校园的过程。碎片的知识就像钢筋、水泥、砖头、玻璃这些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建筑师把它们按照一定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原则建构起来,这些钢筋水泥是无用的。一旦建筑师用建筑框架把它们关联起来,赋予一定的功能,就能实现这些建筑材料的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工作可能被替代,这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担忧,不过,人们大多认为hth手机版登录,更容易被替代的是那些有危险性或者重复性工作。“其实,做研究也是如此。”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颜水成在不久前举办的“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说,以前认为学术界走在工业界前面,学术界做出研究引领工业界去思考新的机会。“但现在,至少在人工智能领域hth手机版登录,工业界做得比学术界更好了。学术界出现一个我们不愿意听到的现实,就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
“我们一直都说要做‘AI+’,但是发现并不容易,为什么?”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看来,真正做好人工智能并不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化学家”或者“人工智能科学家+物理学家”这么简单,真正能成功的是两门知识在一个人脑子里交叉,要很自然地融合。这其实需要首先在基础学科上学得过硬和扎实。
不少专家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趁早。林蕙青提到,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专业训练、通识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挖掘学生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从单纯面向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转变,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早进项目学习,推动教育教学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
任友群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推进“四新”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还要完善拔尖人才选拔程序和评价机制,扩大高校人才选拔自主权,提升公众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认可度。
今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闭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有不少项目是将AI与参赛者自身专业相结合的创新。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码上”项目,为学弟学妹们请来“专属”的智能编程答疑AI老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SwanLab”项目则打造了一款为AI从业人员“减负”的AI训练工具;厦门大学“基于昇思Mindspore的智慧行业解决方案”项目团队成员余可亦介绍,通过构建AI视觉感知算法和云端三体协同的智能架构,能够对航空发动机的视觉缺陷用“AI眼”进行精确检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严纯华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则提出了要打破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壁垒,有效衔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不同学段层次的差异培养、合理延展、有效贯通,构建系统化、长效化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能选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潜质、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要依托“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推动高校和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互相衔接、螺旋上升、渗透融合,健全完整的育人链条,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成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