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88ky注册送88
报告指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开采―生产―废弃”线性经济模式,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报告在传统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基础上,将循环经济的概念升级至10R,并详细阐释了以10R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施路径。
循环经济在推动中国气候行动中可发挥三重效益。首先,它有助于降低难减排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中国“扩内需、促消费”战略的推进,消费端碳排放将持续攀升。循环经济在降低消费端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预计年均可带来18亿吨的减排潜力。其次,循环经济能够保障能源转型中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面对风电和光伏设备退役潮的来临,实施循环经济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对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价值链向低碳和零废弃转型。最后,循环经济能够增强价值链的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通过多渠道获取和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社会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报告详细阐述了在民用建筑、交通出行、塑料制品与包装以及风电与光伏等关键领域实现循环经济三重奏效益的具体措施。例如,在民用建筑方面,推广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划设计方案,发展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并逐步推广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在交通出行方面,提供数字化、多模式的按需出行服务,引导共享出行,推广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在塑料制品与包装方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提高塑料设计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回收性。在风电与光伏方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资源利用,推广模块化设计和低碳材料,通过定期维护、翻新和再制造延长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开元88ky注册送88,并打通退役设备的回收链路。
张青元表示,今年以来,青海省抓实抓牢药耗集采惠民利企实事好事,常态化推进集采提速扩面,积极与外省建立跨省联盟、组建省级医疗机构采购联盟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对临床需求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药品耗材开展针对性集采,全面落地执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完成10批267种药品和9批59类耗材集采落地执行,累计集采药品990种、耗材100类,平均降价55%以上,在人口较少、用量较小、药品配送半径大的不利情况下,成功挤压了药价虚高水分,率先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集采任务。
青海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张勇介绍,今年以来,青海省医保局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规范统一挂网药品价格数据信息,落实分区管理,在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梳理比对青海省17946个已挂网药品,针对843个挂网价格高于监测价的药品,及时督促药企纠正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其中477个药品挂网价格调整至挂网监测价以下,最高降幅95%,平均降幅20.1%,其余366个未按要求联动监测价格的药品,已暂停挂网资格。
同时,青海省建立医药价格风险处置机制,把集采平台销售金额高、价格异常和网络上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纳入价格风险监测范围,最终通过约谈挂网企业,督促及时更新和确认挂网价格,共处置10批次3747个挂网价格异常产品,其中药品37个、医用耗材3586个、诊断试剂124个,最高降幅95.67%,平均降幅34.93%开元88ky注册送88,实现“发现一批、处理一批、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
此外,为探索药品真实市场价格的新渠道,青海省医保系统还选取在该省销量排名靠前的慢性病、抗生素、抗病毒等常用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对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高于定点药店零售价格的药品,主动约谈挂网企业,督促降低集采平台挂网的不合理不公平高价,最大限度地降低集采平台挂网药品的价格风险,对拒不整改且进货价格低于众数价格的药店,采取医保协议中相适应的条款进行处理,主动防范并消除常用药在不同渠道的过高差价。(完)
刘长芝介绍说,为进一步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东高庄片区与上海戏剧学院团队合作,打造实景数字生活剧场《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民众接受培训后,作为群演上岗演出,以最真实的状态展现沂蒙田园生活开元88ky注册送88,实现“村庄就是剧场、民众就是演员”,人均月增收3000元(人民币,下同)。由此,研学团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故事,参与体验当地民俗。
“现在的东高庄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破房子没了,坑洼土路也没了,路灯、广场、楼房都有了,关键是村里有了产业。”今年62岁的东高庄村村民吴玉芹说,村庄的变化始于2019年启动的东高庄片区整体规划提升,该工程一体化推进红色文旅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全方位重塑村庄面貌与活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东高庄片区除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孙祖小米”也是声名远扬。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当地成立特色农产品种植联合社,建立“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种植“孙祖小米”达2600亩、蜜薯3000亩。同时,依托6家龙头企业对小米、小米粉和米油等精深加工,成功提升附加值30%,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