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入口
由于太空条件极其苛刻,长期在轨工作对空间站动、静结构与机构的密封件使用寿命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航天科技四院42所为飞船及空间站提供的所有动、静结构与机构密封件可以防止舱外的辐照,耐受空间环境各种严苛的考验,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舱内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为航天员提供了可靠的长寿命密封防护。此外,由该院42所研制的吸附药盘及“太空卫生间”组件等也是航天员重要的“生活用品”。
随着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一同被“打包”进太空“快件”中的,还有航天科技四院401所为问天实验舱提供的6组电机组件,包含步进电机、减速器、增速器等部件,应用于实验舱外机械臂的载荷适配器主动端机构中,通过电机组件的自动化控制,实现主动端和被动端的快速对接,为实验舱外开展大量暴露实验所需各类资源提供供给通道。
报道称,这批文物原属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自2009年起进入大英博物馆第95号陈列室作专题展出,基金会的受托人此次正式将这些文物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全名为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是一家成立于1952年的小型私人博物馆。创始人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生前收集了大量中国珍品文物,主要以陶瓷为主。后来,基金会因经营不善,遂将藏品出借给大英博物馆保管。
据称,大英博物馆此次获赠的文物年代从公元3世纪跨越至20世纪,其中大量带有年号款识,对研究中国陶瓷的断代与制作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即“大维德花瓶”,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是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最早带有详细年款的元青花,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瓶还入选“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大英博物馆官网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很多是稀世之宝。“十大镇馆之宝”中,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在泰康美术馆的两层展厅空间中,观众将体验到震撼视听或治愈身心的感官“体验场”。法国艺术家帕特里克·特雷塞特的互动装置作品《人类学习 #1》、中国艺术家韩娅娟的VR游戏艺术体验作品《赛博江湖》、梅莫·阿克滕和凯蒂·佩顿·霍夫斯塔特的作品《超强光辉》等,都是“当代”单元中的亮点,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交互性、寓教于乐的观展体验。
此外,展览还通过“历史”和“教育”两大叙事单元,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现了全球计算机艺术从萌芽到AI时代的60年演进史。观众将有机会邂逅数字艺术史的先驱们,如“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约翰·惠特尼一世、“计算机艺术之母”维拉·莫尔纳等,他们的作品如同火炬接力,将人工智能的“火种”带到中国,引领我们找到通向未来的创造力“钥匙”。
据介绍,TAM泰康美术馆是一家位于北京CBD核心区、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究与收藏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由泰康保险集团发起创立。泰康美术馆(Taikang Art Museum)的缩写TAM发音为tā men,指代的是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这呼应了美术馆的品牌概念“一家为‘TA们’打造的美术馆”,即一个开放的、利他的、属于公众的艺术平台,服务于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追寻。在学术定位上,TAM聚焦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当代艺术以及朝向未来的新艺术。强调以历史观的方法看待、研究和收藏当代艺术;希望梳理并呈现一百多年来中国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反映中国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希望参与并推动艺术面向未来的发展。
作为TAM前身的泰康空间,于2003年由泰康保险集团(原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并获得其持续支持。泰康保险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当代艺术收藏的金融企业,二十年来致力于收藏中国现当代艺术,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颇具美术史意义与规模的收藏面貌。泰康收藏既聚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早期中国摄影,1905年以来的中国现代绘画、现实主义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也囊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艺术中的节点性作品和当下最受关注的新艺术实践,同时珍视相应历史时期艺术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不仅梳理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更是将思考放大到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待当代问题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