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8www威尼斯
陕西地处国家版图几何中心,八省环绕,生态功能重要,区位优势明显。秦岭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17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8%,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承载着全省78%的人口、86%的经济总量。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2%,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的水量来自于此。
陕西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条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等短板弱项,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秉持“南调汉水、东西引黄、纵横成网”的思路,谋划构建以黄河、北洛河、泾河等8条天然水系主脉为基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干线、榆林横线、延安横线等7条人工输配水通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十横”陕西水网,实施供水安全保障、洪涝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
王俊义教授,1937年1月9日生于河南省封丘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并留校在哲学系任教。1972年进入新组建的清史研究小组。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清史研究所成立后,先后担任研究生班主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9-1991年任所长。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晋升教授。同年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188www威尼斯,先后任副总编辑、总编辑。1999年退休。
王俊义教授直接参与清史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亲身见证了清史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他协助学术带头人戴逸教授,思考清史研究所的长远发展,制订清史研究的整体规划。《简明清史》《清史编年》《清代人物传稿》等重要著述的撰写,《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天地会》《清代的矿业》等档案资料的编纂,都是在清史所建所初期,先后开展起来的,王俊义教授或直接参与研究,或协助组织策划,为清史研究所学术品牌的树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辟研究阵地,他又协助所里组织《清史研究集》《清史研究丛书》《清史知识丛书》等,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合办《清史研究通讯》(后改为 《清史研究》)。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清史研究的开展。王俊义教授大力推进清史研究所的对外学术交流,众多海外知名清史学者先后来访或与清史研究所建立学术联系,海外研究生纷纷来所学习进修,清史研究所教师也赴海外访问、讲学、参加会议,学生也有出国深造者8188www威尼斯,极大地扩大了清史研究所在海外的学术影响。王俊义教授为清史研究所的创建和发展不遗余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离开清史研究所后,也一直关心清史研究所的发展,2018年清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他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赠给清史研究所。
王俊义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清代学术与文化》(合著)、《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合著)、《清代学术探研录》《俊义文存》等,主编或参与主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等。王俊义教授成果丰硕,对于清代学术思想特别是乾嘉学派的研究,有许多创见,对于改革开放初期重新起步的清史研究8188www威尼斯,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王俊义教授关心学术发展,积极扶持学术新人。他襟怀坦荡,正直敢言,勇于开展批评争论,为推进学术健康发展,用心良苦。
在项目建设中,面对哈尔滨冬季漫长、地下水位线高、部分施工场地狭窄等复杂施工环境,建设团队首创全国富水砂层“C”型联络通道冷冻暗挖工艺,成功解决富水砂层超小净距叠落隧道施工的国际性难题。在盾构下穿中华巴洛克百年老旧建筑群施工中,团队运用“克泥效”工法、MJS超高压旋喷桩等技术,有效防止建筑物和路面沉降,刷新了盾构机成功穿越全国最大保护建筑群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