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9威尼斯
刘长芝介绍说,为进一步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东高庄片区与上海戏剧学院团队合作,打造实景数字生活剧场《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民众接受培训后,作为群演上岗演出,以最真实的状态展现沂蒙田园生活,实现“村庄就是剧场、民众就是演员”,人均月增收3000元(人民币,下同)。由此,研学团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故事,参与体验当地民俗。
“现在的东高庄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破房子没了,坑洼土路也没了,路灯、广场、楼房都有了,关键是村里有了产业。”今年62岁的东高庄村村民吴玉芹说,村庄的变化始于2019年启动的东高庄片区整体规划提升,该工程一体化推进红色文旅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全方位重塑村庄面貌与活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东高庄片区除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孙祖小米”也是声名远扬。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当地成立特色农产品种植联合社9479威尼斯,建立“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种植“孙祖小米”达2600亩、蜜薯3000亩。同时,依托6家龙头企业对小米、小米粉和米油等精深加工,成功提升附加值30%,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元。(完)
报告指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开采―生产―废弃”线性经济模式,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报告在传统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基础上,将循环经济的概念升级至10R,并详细阐释了以10R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施路径。
循环经济在推动中国气候行动中可发挥三重效益。首先,它有助于降低难减排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中国“扩内需、促消费”战略的推进,消费端碳排放将持续攀升。循环经济在降低消费端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预计年均可带来18亿吨的减排潜力。其次,循环经济能够保障能源转型中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面对风电和光伏设备退役潮的来临,实施循环经济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对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价值链向低碳和零废弃转型。最后,循环经济能够增强价值链的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通过多渠道获取和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社会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报告详细阐述了在民用建筑、交通出行、塑料制品与包装以及风电与光伏等关键领域实现循环经济三重奏效益的具体措施。例如,在民用建筑方面,推广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划设计方案,发展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并逐步推广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在交通出行方面,提供数字化、多模式的按需出行服务,引导共享出行,推广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在塑料制品与包装方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提高塑料设计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回收性。在风电与光伏方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资源利用,推广模块化设计和低碳材料,通过定期维护、翻新和再制造延长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并打通退役设备的回收链路。
当天,授予“高性能钽钨、铌钨合金与抗氧化涂层技术与应用研究”等9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核反应堆用锑铍芯块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等38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氨法电解提取含锌固废中锌金属的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78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干旱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水文学基础”等2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复杂动态系统的控制、估计与故障诊断理论”等8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高光谱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及其在农作物精细分类中的应用”等23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超/特高压换流变故障性涌流及其对差动保护的影响研究及应用”等2项成果为2023年度宁夏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浙江大学阳永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汪龙眠2023年度宁夏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中,宁夏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六新六特”产业领域(即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保等六个新兴领域和特色农业产业),授奖项目达到了70项,占总奖项的43.2%。其中,现代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领域的奖项最多,分别达到了13项和11项,且这两个领域中有2项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不仅展示了宁夏在这些关键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中的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比重进一步提升。此次授予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计125项,由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有48项,占比达到了38.4%,相比上一评审年度提升了7.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了宁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不断增强,同时也表明企业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