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8网页在线登录
“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宾表示,要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在应对鄱阳湖持续干旱问题上,更需要科研力量的参与和指导。各地要主动联合科研院校,在湖区开展生态修复科研项目,针对沉水植被恢复、水位精准管理、疫源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产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何海林介绍,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为稳定工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优质供给,也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国际合作,努力为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贡献中国的力量。
第一,积极引导推动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鼓励跨国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平台、生产基地,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合作,推动国内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引导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技术授权等方式因地制宜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同时,搭建多种平台,引导中外广大中小企业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大市场。比如,2004年创办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参展企业超过5.6万家,达成合同意向金额超过1万亿元。
第二,多措并举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美誉度。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提高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支持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制造业企业有序竞争,提升工业品的产品质量。支持企业完善全球物流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全球消费者的能力,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打造消费品名品方阵;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维护中国制造品牌的形象。2024年,中国共有72家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其中制造业企业有25家。
第三,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研究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大力发展智能物流装备,推动在数据流动、商品溯源、电子签名等领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拓展数字贸易的新空间。同时,深入落实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对接国际碳足迹核算和碳交易的规则,引导新能源产品满足国外能源转型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贸易。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闫世东表示,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他提到,截至2023年底,中国制造业累计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生态工业园区73家。这些成就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主任杨培丹主任介绍了今年的案例集,突出了在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数字技术减排、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以及公众参与和教育等关键领域的最佳实践。她说,今年入选的15个案例不仅展示了商业领袖在气候行动中的潜力,而且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蓝图。她特别强调,公众参与是今年案例集的一个特点,这是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身体力行。
万科公益基金会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高级项目经理刘熙说,过去6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一直在持续支持《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今年又有优秀企业的加入,展示了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也体现了基金会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持续承诺和努力,未来也会继续支持这一项目。她介绍基金会也在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等重点战略模块等领域持续深耕。